“相比起方形,我更喜歡圓形餐桌。這樣家人吃飯的時候,就能團團圍在一起,每天都感受到團圓的快樂”。
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選擇圓形餐桌的人,都有這樣的想法,但張先生與太太選這款餐桌前,就已經設想了無數(shù)次,與母親孩子坐在一起吃飯的場景。
餐桌要大,廚房,一定也要大。
走進張先生復式結構的家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空間與物件,都很大。最直觀的便是這個大到24mm廣角鏡頭都拍不完的廚房。
尋常家庭里,廚房使用物件與電器的風格都相近,但張先生家的廚房,總有一種混合氣質:
砧板是老的,架子是新的;炒鍋是老的,電飯鍋是新的;裝調味品的筐子是老的,刀架是新的。
這,是古樸與現(xiàn)代握手言和的奇妙感覺。
張先生家的日常,是許多家庭的縮影:
工作日里,奶奶帶著孫女在家,上課、玩樂。等下午夫妻兩下班,便由張先生準備晚餐,享受著一天里難得的休閑時刻。
因為大多時候是張先生與他的媽媽使用廚房,而老人又不喜歡擠擠挨挨的,所以在裝修初期,他們就為這個空間設定了關鍵詞:寬敞。
但是為了與房子整體設計的顏色相配,他們看過很多品牌的櫥柜與廚電,不是櫥柜顏色差強人意,就是廚電容量不匹配。那段時間,頭發(fā)都愁掉了。
最終,張先生與太太選定了方太的蒸箱、烤箱、消毒柜與油煙機,并選用方太旗下的柏廚櫥柜做整體定制。
白色烤漆櫥柜與黑色嵌入式廚電,是現(xiàn)代人喜歡的經典色搭配,簡潔明亮,又很有格調。
料理臺面寬敞,灶臺寬敞,連廚電的位置,也足夠寬敞。這樣也滿足了老人對廚房的要求,做菜做飯才好一展身手嘛。
一家四口人,自然會有不同的飲食習慣與口味。
張先生的太太喜辣,平時總要有一道重口味的菜下飯。熗鍋后的油煙,被方太油煙機完完整整地吸干凈。
奶奶與孩子愛吃清淡的蒸菜,幾乎每天都要用蒸箱好幾次,肉餅、包子饅頭等,方便快速,營養(yǎng)滿滿。
而張先生嘛,偏愛烘烤西式甜點,平日里的小甜蜜都由他負責。
朋友們常常因張先生的手藝來做客,但進家之后,卻總是被他家里如強迫癥般整潔的日常驚訝到:家里明明有活潑型小孩,是怎么保持日復一日的整齊?
房子大小大家都知道,怎么看上去比別人同樣面積的更寬大?
其實房子的面積是固定的,但張先生一直覺得,可以用落地窗+良好的收納習慣,“讓”出更多的空間。
就如他們溫暖如光的日常,張先生的家大多以白色與暖黃色為主,而光的引入,很重要。
房間到通道都使用了落地窗,這樣,日從東方升,陽自西邊落,一天里所有光線都能極大程度地收納進家。
白色系列墻壁與吊燈,讓挑高空間的色調更為清澈透亮。
不得不說,這樣有空間感的設計,讓房子看起來比原有面積至少大一倍。
如果只是單純的白,那就過于清冽冷淡了。所以在家里的其余地方,張先生與設計師商量著,加入許多木質家具。
有陽光的時候,木頭會在天然光照下,散發(fā)出暖暖的黃,讓整個空間的感覺更溫柔妥帖。
而陰雨天的時候,家具在燈光照耀下,亦發(fā)出如玉般的溫潤,即使窗外寒風蕭瑟,室內也溫暖如初。
一些常常會被忽略的小角落,他們也沒有放過。加入彩色元素,輕輕松松就讓空間活潑起來。
比如沿著樓梯走上二樓,便有一個小小雜物筐。張先生沒有選擇尋常黑白灰的款式,而是按照女兒的喜好,大膽地用了大紅色米奇圖案。
看,連墻角都鮮活了。
有了落地窗還不夠,良好的收納習慣,也是“讓”出空間的最佳幫手。
在張先生家里,有一個小房間專門用來做收納。幾面頂天立地收納柜,包攬了衣帽間、玩具箱、工具柜等功能。
所有散亂的物品,統(tǒng)統(tǒng)在這里收納整齊,連家里的孩子,也在大人們的耳濡目染之下,養(yǎng)成了收納的習慣,玩具什么的從不亂放。
也所以,幾間臥室除了床與椅子,幾乎沒有多余的物品。
這樣看起來,空間可不就簡潔寬敞了。
當夏日的風穿過紗簾,窗外綠意隱隱綽綽,這便是張先生最喜歡的,視線沒有被遮擋的風景。
有序的家使人心情平靜,生活其中,更覺日日明亮。
本案所使用廚電產品——